教學卓越計畫教師專業講座活動報導

展示性教學的性別展演與文化政治-以中國博物館為例」

 

活動時間:9718
活動地點:高師大和平校區行政大樓六樓第四會議室
主講人:古明君 助理教授(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)

 

    這場演講內容來自於古教授本身的博士論文,她進入中國陝西的六個博物館中,觀察與訪談了32位博物館工作者,包括導覽人員與行政人員。在演講的一開始,古教授呈現出一張照片,有別於以往我們對於博物館的想像,由單純陳列展示的被動空間,轉化為主動表演的歷程,一個身著傳統民族服飾表演的年輕女子,意味著博物館的轉型與變化,以動態的表演與傳統服飾,使觀賞者進入古早時空的情境意象中。接著,古教授從博物館的演變開始說明,在西方歷史脈絡之下,是由私人收藏逐漸形成公共博物館的過程,而異於西方的中國共產政治背景,博物館成為彰顯政治理念與形塑人民思想的空間,並視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為文化治理機制,成為共產政權正當性的象徵。因此中國博物館有獨特的幾個特點,包括「國家所有制之下的文物事業管理機構」、「受國家與黨的意識形態所規約」、「社會功能上,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,是進行大眾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構」。

 

    至於博物館中的性別意象,不論是在展示的陳列物選擇或人物歷史的說明,均再現了男性為主的內容,像是革命主體的性別都以男性為主,即使有提到女性,也是以雌雄同體的鐵娘子形象呈現。此外,「男性凝視」的眼光更是無所不在,博物館本身就是一種凝視的展現,觀看者透過主觀觀看進入博物館的環境中,而凝視也影響了身體的展演,以博物館之中的導覽人員為例,古教授就分享一個田野場域中的經驗,她看見一位博物館中的女性導覽人員,在休息室裡補妝,當教授詢問其原因時,那位導覽人員指出因為人員彼此間會競爭,所以除了專業的講解之外,她們會藉由外表營造出「賞心悅目」的景象,以吸引遊客的眼光,在這之中,身體成為性別展演之處。至於所謂「專業」的講解內容,亦有男性導覽員會參雜關於貶抑與歧視女性的民俗故事,這不僅讓女性遊客感到不舒服,甚至在每日的導覽中再製性別不平等。

此外,在博物館人員的性別比例當中,亦發現高階主管大多由男性擔任,在這些博物館之中,只有少數一兩位由女性擔任館長,其他大多仍是男性館長為主。相較之下,在基層的導覽人員裡,薪資微薄且待遇不佳的工作,卻大多由女性所包辦,且她們亦無升遷的機會。這形成明顯的「玻璃天花板」效應,由男性佔據的高階工作,使女性較少機會晉升,也難以改善目前處境。

 

本校性別所蔡麗玲所長在演講後也回饋:對於博物館的收藏正符合傅柯所言的七個規訓步驟,包括收集、描述、分類、比較、命名、歸檔、分析,因此其實在博物館空間中,除了再製規訓的力量,同時也讓進入到此場域的所有人員,包括導覽者甚至遊客,也受此知識/權力建構的影響。

 

由古明君教授的演講當中,我們了解博物館不僅是單純陳列物品之處,由知識/權力的角度出發,看見博物館的歷史脈絡演進,以及中國獨有的政治文化涵義,更重要的是,從拆解博物館中的性別政治意涵,對於我們進入博物館之中,不再只是被動的接收所有安排,更能產生主動的反省!